close

黃越綏、盧蘇偉、吳娟瑜與陳安儀各方專家老師都推薦《且愛且恨且存在》  

 

這次《且愛且恨且存在》在出版前能邀請到  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、知名主持人、心理諮商專家━黃越綏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、知名潛能開發專家━盧蘇偉知名演說家、親子溝通教養與情緒管理專家、專欄作家━吳娟瑜資深媒體人、親職教育專家、兒童閱讀與寫作專家━陳安儀  等專家老師來替書籍聯名推薦、撰寫序文,實在是件令人非常開心的事!尤其是這幾位老師在親子、生涯、情感、療癒與心靈等不同領域上,皆具備超群的知識、經驗與能力,能獲得他們的認可與推介著實讓出版團隊感到興奮不已。

就我個人而言,這真是個意外的驚喜,因為在有了孩子後我和老婆便時常在看陳安儀的文章,對她的諸多觀點都深表認同,而平日我更是時常都會閱讀盧蘇偉老師的著作,觀賞吳娟瑜老師的書籍和訪談,更別說是黃越綏老師了,她的演講、著作和訪談早從學生時代起便開始涉獵了。沒想到如今竟能藉由一本小說的出版而彼此結上一縷緣份,除了開心外更有滿滿的感激!希望大家也都能給《且愛且恨且存在》強烈的支持,給北川舞的文學之路一份鼓勵。別忘了4/10去買一本《且愛且恨且存在》來看喔!

 

 

推薦序 最後一次叛逆

若要經過「恨」才能感受到「愛」,感受到生命的「存在」,這真的是──太痛了!

兩性專家 吳娟瑜

 

曾經,我們坐在杯觥交錯的沙龍裡,一群嘻鬧的好友,一旁靜靜獨飲的單身客,一對正在嘔氣不語的情侶……所有事情的發生,看似彼此不相干,互相不熟識,然而,命運之神卻是捉弄高手,很可能在下一秒,祂讓所有的「不可能」化為「可能」了。

「且愛且恨且存在」就是在李若維、倪宇菁(蘭姐)、姜程遠、姚樂曦幾位主角的生命交織、關係糾纏之間,帶出了王思妍、宋苙雰、姚佑奇、姜尚文、胡倩筠、葉琪等人的親情糾結、童年憤怒、性別跨越,以及愛戀之間,究竟是「給」,還是「要」的迷茫?究竟是「逃離」, 還是「面對」的掙扎?

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家庭悲喜劇,有不同的情愛模式,然而,在二十一世紀裡,跨越情愛的樊籬更大膽,挑釁父母的權威更尖銳,這是為什麼我在一睹為快的機會裡,看得是欲罷不能, 而且極度好奇作家北川舞筆下的都會男女──將會有什麼樣各自的人生故事?

可以說,北川舞是個說故事高手,他讓不同的家庭、不一樣的親情對立,不知不覺的情慾竄升,到全部人在蘭納爵士pub,點燃了所有的問題,引爆了所有的衝突。

多年來,我的人生志業是從情緒管理、戀愛管理、親情關係等面向提供演說、寫作和輔導, 因此,在閱讀本書的機緣裡,特別注意到──主角們的「恨」是從什麼時間點產生的?當時家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他們對情愛的表達為什麼如此激烈?還有,當身旁有人伸出援手,釋出關愛時,為什麼主角們多數是拒絕和背離?

這也是為什麼愛情小說令人著迷的地方,也是人性掙扎最寫實的一面。透過北川舞用全知角度來書寫多重角色所交織而出的悲歡人生,我倒是找到一個所有主角的共通點。

那就是——恐懼!

沒錯,幾乎每位主角的原生家庭,每位主角的人生際遇裡,都少有「愛的安全感」和「表達的安全感」,以致於在成長過程中,跑出了誤會的情緒、壓抑的感覺,以及玉石俱焚的激烈。

幸好,北川舞畢竟還是溫暖的、觀照的、靈性的,他讓每位主角在歷經人生的三溫暖大起伏之後,逐步走進各自人生的大和解。

原諒當初因為too young to love,所以把愛情關係搞砸了;原諒自己曾經莽撞不懂事,因此語出尖銳,刺傷了家人的善心;原諒自己曾經「不原諒自己」……

經過生命中的「最後一次叛逆」,其實我們終究是要回頭的;經過歲月的洗禮,時空的交替,其實我們終究是會看懂生命的真相;倒是「且愛且恨且存在」的結局出乎我意料之外, 讓我闔上書之後,還久久不能忘懷。

 

 

推薦序 最親密的仇敵

那些由愛生恨的情結,會不會有解開的一天? 

親職作家、資深媒體人 陳安儀

 

每一對母女,或多或少有一世的愛恨糾葛,這好像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宿命。

許久之前我上節目時,曾經談過我外婆、母親之間的愛恨情仇。大家聽我說到母親跟外婆之間種種情狀,都訝異得合不攏嘴。下了節目,主持人不敢相信地說:「這真是我聽過母女間最激烈的狀況!」

事實上,多年來我也一直很疑惑,親生母女,為何會如此?

自我有記憶以來,母親對外婆就有諸多抱怨。母親說,外婆一直不喜歡她,不論她做得再多:煮飯、燒菜、洗衣、一手帶大妹妹……但外婆從來不曾稱讚過她。

此外,就像本書中所描述樂曦與胡倩芸這對母女,種種光怪陸離的情形,包括我母親小時候,外婆一發脾氣就勒脖子威脅要把她掐死、嫌棄她不會讀書、長得胖、不好看,永遠不給她合身的衣服穿;還會利用裝病達成目的、強烈的金錢控制慾、嫉妒心……等等。如果不是親耳聽見,你真的會以為那是作者編造出來的故事。但是,這些情節我卻一點也不陌生。

長大一點,我好幾次親眼見到外婆與母親之間的衝突。印象中,母親帶著我們回娘家,不知道為什麼外婆不高興,就把我們關在門外、不讓我們進去。要不就是稱病不出房門。 媽媽和外婆的戰爭越演越烈,三十年來, 雙方的台詞我都倒背如流。剛開始我總是試圖拉攏、解釋, 幫雙方說好話,就像書中的佑奇,但結果總是碰一鼻子灰! 因此,我慢慢學會,不去提這些敏感話題,也不再試圖為雙方和解。雖然,我瞭解她們,也看得出她們的問題在哪裡。

看到樂曦自殺那幕,我不禁想到在病床上的媽媽,她在臨終前,多次默默流淚。我知道, 她心裡渴望母愛──她從來沒有擁有過,母親的讚美、肯定和擁抱。就和小說中宋苙雰、李若維一樣,她的內心深處,始終欠缺了一角──她希望得到母女間親密的親情。

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這句話,給了許多兒女永遠解不開的結。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: 直到心理學家柯志恩教授,揭開了我多年的疑惑:「母親對兒女的厭惡,很可能是因為她生養孩子的時候,她的日子過得很不如意,也可能她把生命中的不滿怪罪或移情於孩子。」

後來,我把這段家族故事寫在部落格上,沒想到竟引起了非常廣大的迴響!我這才知道, 原來,「親密仇敵」並不只發生在我家!

我多麼害怕,也多麼希望我永遠不必有跟女兒由愛生怨的那天。雖然,感情再好的母女, 也會有所摩擦。我知道,我永遠也不可能是一百分的媽媽!養兒方知父母恩,當了母親,才知道我母親當年心中的痛。

或許,這本小說,可以給世間「且愛且恨且存在」的親密仇敵,一份最好的療癒。

 

 

 

 

北川舞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北川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