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
最近應該有不少的家長正歷經著這樣的掙扎
好不容易等到了孩子可以去上幼兒園的階段
縱然心裡有所忐忑,但畢竟是盼到了這種時刻
熬過了,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,尤其是全職媽媽
可算是迎來了產後渴盼已久的自由時光
那種雀躍不是三言兩語便足以解釋得清楚
當然,其中也混雜了許多的不捨與感動
只不過,每個孩子都不太一樣
有人適應力超強,有人需要給他時間慢慢培養
特別是那些由媽媽親自帶大的孩子
雖然有了滿滿的愛和陪伴
卻也因此更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和不安全感
上學對媽媽和孩子而言,都是一種煎熬的挑戰
每每常會發生送一次不成功,只好隔年再來的窘況
千挑萬選的找了家傳說中的幼兒園,但孩子卻適應不良
努力奮鬥的擠進微小的名額,結果孩子天天在做惡夢
其實再好的學校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,重點在於老師
如果孩子可以遇到一個適合他的老師,很多事便迎刃而解
但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,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四處尋找
所以培養孩子的適應力,內化孩子的分享力便十分重要
要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每天在學校遭遇到的事
如此孩子的問題和情緒才會有出口,爸媽才能知道該如何幫他
尤其是小小孩,很多事都不敢說,或不知道該怎麼說
所以家長只得耐著性子,慢慢引導
很多人會覺得每天忙得要死,誰有時間跟你搞這種東西
孩子就該學著自己去適應,因為這就是現實的環境與社會
聽起來也很有道理,但當年自己就是被這麼忽略過去的
以至於現在心裡總是缺了一塊,縱然不知道是哪一塊
於是經常會把一句話給掛在嘴邊牢騷著:
「如果當年我的父母怎樣…,怎樣…
那我今天肯定會不太一樣」
既然這樣,那為何不試著調整
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呢
畢竟孩子的幸福,很大部份是建立在父母的勤奮上
因為怕麻煩,所以很多事情便簡單做或省著做
結果孩子的心靈和行為也就跟著精簡化、粗略化
孩子是上天賜給一個人最大的禮物
也是最難的挑戰
所以才會讓父母的情緒變得如此敏感和浮動
和孩子一起成長機會只有一次
可以的話,儘量努力吧!
北川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