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有人問我:
打從轉換了人生跑道至今,
工作方式與生活環境都不同於以往,
在這段日子裡,有些什麼特別的感受和轉變嗎?
我說:那個轉變很大,很特別,宛如找到了一個新的自己。
從前,我和多數人一樣,
每天早上起床趕上班,早餐都是一個三明治,
一進辦公室就開始忙,不是打電腦、便是在開會,
再不然就是出門拜訪客戶,常常那份早餐會在電腦桌上從早擱到晚,
經常忙到忘了去吃飯,忘了要上廁所,忘了該休息一下。
周休二日對自己來說,就像是個參考值,
工作沒做完前,哪敢停下腳步來休息,
遇到出差則更加淒慘,白天趕行程,晚上忙應酬,
所有的時間都被緊湊的忙碌給一一填滿。
那時候的自己,腳步很快、說話很急、生活很趕!
而且多半時刻,我所想的都是工作、工作、工作,
難得的假日不是睡到飽,就是按到遙控器爛掉,
因為完全不想去思考,不想再動腦筋過生活。
我一直以為,工作本該如此,生活就是這樣。
但那樣的日子,會有一種空洞在心坎裡成形,
隨著歲月慢慢的麻木掉自己對周遭事物的感知,
然後令人把僅有的注意力都置放在自己的事務上,
因為撥不出額外的時間、擠不出更多的精力,
所以愈來愈無法主動去關懷別人,
不是完全沒了感動,而是感動變得很短、很淺薄。
人在忙的時候,怎麼會有耐心,怎麼能夠靜得下心,
你在趕路的時候,眼睛注意的是前面,是時間,
周遭的一切不是視而不見,而是分不出心思去看見,
每個人都在趕,以至於我們能分配給社會的時間很短,
由於太忙,所以感覺無法太長,思考只能狹隘,
結果我們對身旁的人事物都開始變得越來越鈍感。
因為這樣,心靈也就跟著愈來愈空虛,
我撥不出時間,你分身乏術,他無力關注,
所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受到的關懷愈來愈少,
感受到的孤獨愈來愈濃,承受的壓力越來越重。
現在的自己,終於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什麼叫做「慢」,
慢並不表示工作效率得低,更不是要人變得慵懶,
它是一種態度,一種面對生命時的思考角度與價值,
有些人成天沒事幹,可內心卻也從來都沒慢下來過,
因此,慢指的是我們內在的心思和感知,
只是它常需要透過外在生活模式的轉變才能體會。
因為慢下來了,
所以走路的時候,視線可以變得寬廣一點,
能夠見到的人事物自然會比以往來得更多,
對生活的感知也因此益加地多樣和完整,
思考延續了,思緒才容易開通,視野才能更廣闊。
慢慢地,因為有耐心聽完別人完整的話,
我才能用心觀察對方的表情和肢體,
進而發現很多人的行為不是故意而是粗心,
由於多了餘裕,因此可以停下來去體會,
以至於開始感受得到別人給出的溫暖,
也才懂得珍惜現下的一切,懂得主動付出關懷,
因為這樣,生活反而過得比從前更加充實和滿足。
這種改變不是物質所能給予的,
亦不是短暫休假便足以體會的,
因為它不一定需要轉換人生跑道,
或者硬要做出重大改變才得以學到,
其實,只要給自己的心多一點空間和時間,
別急著反應,別忙著思考,多一些等待,多一點感受,
就算你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,還是能夠活出慢的味道。
北川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