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嗎?
這五年來台灣整體出版業的產值衰退了多少?
答案是38.25%!將近四成的比例,非常驚人。
一項在2014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:
國人一年內完全不看書的比例竟高達27.9%,
也就是說有將近三成的人,一整年都沒看過一本書,
但卻有將近八成的國人認為,看書是很重要的事,
亦即說歸說,可花在電視和網路的時間卻是看書的9倍。
在兩項國際閱讀評比「PISA」和「PIRLS」的結果中發現,
台灣學生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明顯不足,
不僅缺乏對訊息統整、詮釋的能力,
也不具備對內容加以反思批判的能力,
學生在接觸PIRLS閱讀測驗時,面對長達千字以上的文本,
普遍都有適應不良,且缺乏閱讀耐性的問題存在。
我們每個人都知道,看書不該只是教科書,
但卻常只會看教科書或和工作有關的工具書,
甚至很多父母不准孩子看和考試無關的書,
可台灣一年卻出版了近四萬兩千多本的書,
只是看書的人口卻年年減少,甚至迅速銳減,
加上紙本閱讀減少的人口未轉移到電子書的閱讀中,
也就是說,願意花時間看書的人並不是轉移了戰場,
而是真真實實的不見了好大一群人。
當然,很多人會說沒多餘時間、沒額外預算,
生活壓力那麼沉,工作保障這麼少,要怎麼看書呢?
可我們或許不知道,不再愛看書的我們,
其實正逐漸在喪失掉自己的軟實力與競爭力,
因為會愈來愈不注重心靈的啟發和思考的重要,
以至於想像力會開始枯竭,創造力逐步退化。
因為有太多碎片化的資訊經由手持裝置堆砌到面前,
有各種不同的平台與科技在競逐消費者的眼球,
於是爆炸的資訊讓更多人只能片面化與快速的瀏覽,
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長時間閱讀與思考的習慣養成,
也因此愈來愈輕忽書本智慧對人生的影響與改變,
慢慢地我們可能會懶得創新、甚至摒棄原創,
因為直接引進比較快速,加工改制比較容易,
而當我們不再願意花成本去進行創造,
反倒愈來愈傾向於重組與再製時,
會有更多的產業逐漸凋零、甚至式微。
久了,我們不僅會喪失掉未來的競爭力,
更會輸掉自己在市場與文化上的話語權和創作權,
因為當所有的內容都由外來者創造與供應時,
本土創作者將會無法生存,產業便自然消失,
或許有些人會說:市場競爭,適者生存,何苦逆勢。
這樣的觀念也對、也不對,因為知識、文化、與創新,
這些和心靈有關的事物,一旦失去了,可能永遠都找不回來。
身為一個文字創作者,面對正在發生的這些事,
心裡既覺得打擊,又感到焦慮,但卻不能灰心,
因為與其放棄,不如將剩餘的火光給燃燒殆盡,
或許還會有人因為見到光亮而趨前努力、給予支持,
況且若自己都不努力的話,又怎能期望別人出手幫忙呢。
閱讀是需要沉澱的,
所以書本才有它存在的價值,
然而心靈更是需要深度的文字灌溉,
才得以變得勇敢茁壯,並且豐潤廣闊,
不過這道程序需要時間去醞釀與淬鍊,
也因此「書」,才足以成為生活感悟與催化的重要來源,
書本的存在,是要讓人有信手拈來的心閱感動,
不同的書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與不同的領悟。
即便文字是種很輕的形體,四處亦可見它的蹤跡,
但如此輕薄的符號在經過了有意義的組合後,
力量卻是無窮盡的偉大!所以千萬別忽略文字對心靈的影響,
別輕視心靈對生命的作用,別小看生命對世界的改變,
心堅定了、悟寬廣了、閱豐富了,人自然就堅強了。
誠心地希望大家能多多看書,看不同的書,
也多給國內創作者更多實際的支持與鼓勵,
期盼每個人都能熱愛閱讀,推廣閱讀,
讓彼此的心靈更加地豐碩而美滿。
北川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