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陣子在公園裡晨跑時,常常看到一幅有趣的畫面
一個老先生牽著一條狗,手裡提著袋子還握了把傘
獨自一人踩著小碎步在步道上閒逛著
看似在遛狗,但其實應該算是狗在領著他走
老人家的年紀很大,大到移動時的步伐宛若企鵝般滑稽
可無論晴雨,他一定都會帶把長長的雨傘
或許遮陽,或許當拐杖,但後來才發現它別有用途
原來,每當那條豐腴的狗兒停下腳步
或好奇的跑向其他的地方時
老人家便會用傘戳一下牠的屁股
同時口中還會唸唸有詞的咕噥個幾句
彷彿像是在對那條狗說:專心點,好好走,別亂跑
有趣的是,那條狗也會馬上轉過頭來對他狂吠一聲
像是在回嘴般的不悅,可隨後卻又乖乖地繼續朝前方走去
日復一日,每天我都看到他們之間相同的互動模式
心想,這該是歷經過一段時間才養成的對待方式吧
對老人而言,那條狗恐怕是目前生活中少有的伴侶了
不然不會天天帶著牠來散步,更不會把牠養到如此之胖
可從那條狗的反應感覺得出來牠不是很樂意陪他一起走
這讓我想到,許多人對孩子、對伴侶,常常也都是這樣
明知道他們是生命中最親的人,是此生唯一的陪伴
可總是只能夠讓對方照著自己的要求去做
倘若不順己意,便會用憤怒、爭執與懲罰來回饋對方
其實這麼做不過是把彼此的關係愈搞愈糟
讓雙方的距離愈來愈遠
即便他手中握了一根棍棒,但假如少了那條繩子的話
縱使是再粗的棍棒,應該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吧
因為既然拴不住,當然也就打不到了
在一個「家庭」裡,那條繩子其實就是親情、就是愛
可很多人會把它物化成經濟上的控制,或責任上的債務
以為套上了,便跑不了,日子久了自然會乖巧
結果繩子變成了棒子
殊不知當自己把親情和愛給綁架凌遲後
被棒子扯斷了線的風箏,怕是永遠也追不回來了
北川舞